媒体报道

防控胃肠道肿瘤,听听专家们怎么说

日期: 2018-03-30
媒体: 北京参考

  近年来,国内恶性肿瘤的发病态势并不乐观,统计数据显示,一些常见肿瘤的发病率正在持续走高,国内外顶级一流机构正在加强沟通、交流与合作,以期探索寻求解决之道。近日,来自美国一流医学机构——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教授、专家和媒体对话肿瘤防控心得,应对胃肠道肿瘤,需要转变理念,需要多方协作,需要“多管齐下”。


  事实上,肿瘤高发的态势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关注。2017年,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数据显示,在中国,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,占全球新发病例的1/4,死亡281万例,预测在未来十几年,癌症发病率仍将持续走高。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。


  胃癌、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更是常见,胃肠肿瘤发病人群已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群,青壮年人群也屡屡“中招”。我国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死亡率也比较高。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,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,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。


  防控已经刻不容缓,近年来国内外专家携手抗癌的项目越来越多,医疗机构对于科研攻关的投入更加充分,与国际一流医疗机构的合作成为常态。


  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J. Michael Millis教授告诉记者,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医学交流正在增多,中国的医生会到芝加哥访问学习,美国的医学院也派芝加哥大学的医生到中国来交流互动。“这是我们开展的互访的活动,包括在出国看病方面,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也会有一整套的规范流程。在过去十年我参与了很多有助于中国在卫生领域发展的项目工作。”


  当生病后,一些患者会竭尽所能找到最好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,尽快采取措施降低痛苦,但也存在盲目求医的现象。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Mitchell C. Posner外科教授认为,当出现问题时,医生不要急于让患者做手术,而是花一些时间向患者阐述一些知识,让他了解到手术之前是否还可以选择其他选项,或者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。


  “我们希望未来中国的患者不再更多需要去美国接受治疗,在某些领域,如果在中国能够得到与美国同样的治疗方法,就避免了跨国治疗。当然,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开展双方之间的合作。比如我们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合作在助力推动这方面的进程。” Posner坦言。


  对于肿瘤防控的关口前移,中外专家有着一致的意见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也建议45岁以上人群定期做体检,有癌症高危因素的人要定期做癌症筛查,实现早期发现癌症、早期治疗。他还建议将胃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畴,以有效扩大高危人群胃镜筛查覆盖率,提高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水平。


  不过,面对肿瘤高发的态势,国人主动筛查的行为并不太乐观。对此,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Blase Polite副教授认为,这种形势下,对于公众的教育干预非常重要,如果更多人能够主动筛查,也会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群。“比如说有些患者并不是因为医生建议而去筛查,而是朋友或者亲属可能跟他建议、推荐之后才去进行筛查的。”


  “医生应该向患者建议主动去做结肠癌或者胃癌的早期筛查,建议患者要有持续跟踪的行动,问他们是否进行了筛查,如果没有这么做,原因是什么?医生要进行跟踪,持续培养患者建立这方面的意识。”Polite认为。
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学会会长李兆申坦言,面对消化肿瘤的发展态势,应首先树立科普的权威性,由专业人士牵头来做消化道肿瘤防治知识的科普工作,可以得到更多的信任,百姓认可度高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

  患者的信任感也非常重要。Millis教授认为,患者应该对他们的医疗团队有信任感,要相信他们,患者需要了解到不单单依靠自己医疗团队的帮助,有时还需要跨学科其他领域的专家帮助,要信任他们。“如何治疗不是一个医生就能决定的,而是多方面的共同合作、交流以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。”


北京参考记者房磊 编辑姚伟捷 

http://xhpfmapi.zhongguowangshi.com/vh500/?from=singlemessage&isappinstalled=0#/share/3300305

Cookie声明
我们使用 Cookie来提高网站性能,促进信息共享,并根据您的兴趣提供广告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请参阅我们的网站隐私政策。您也可以自定义网络浏览器的 Cookie设置。请注意,如果您拒绝接受 Cookie,可能会影响网站的功能和性能。

拒绝
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