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报道

筛查诊断肺癌,中美依然有许多不同之处

日期: 2025-08-13
媒体: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

肺癌不仅是中国高发的癌症,也是全球高发的癌症。”811日,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胸外科主任杰西卡·多宁顿(Jessica Donington)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,中美在肺癌治疗手段上极为相似,均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手术、放疗、化疗、靶向治疗、抗血管生成治疗、免疫治疗等方式。然而,在肺癌的筛查与诊断环节,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诸多不同。


1755656194595546.png

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胸外科主任杰西卡·多宁顿(Jessica Donington

 

在筛查范围上,多宁顿教授谈到:美国的肺癌筛查主要针对高危人群,例如年龄处于50-77岁,且每年吸烟20包及以上并持续15年,就需纳入筛查范围。而中国的肺癌筛查范围相对更广。《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(2024年版)》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。当超过45岁,有吸烟史、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、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、个人肿瘤史、肺癌家族史或慢性肺部疾病史,就需要进行肺癌筛查。

 

此外,中美在筛查管理工作中也有不少差异。多宁顿教授介绍:在美国,医院为患者完成肺癌筛查后,必须进行后续的随访管理,否则患者无法获得保险支付。但在中国,目前缺乏后续系统性、结构化的管理,高危人群和早期肺癌患者可能面临随访管理不够充分带来的风险。

 

在肺癌筛查手段方面,中国和美国均首推低剂量螺旋CT。多宁顿教授表示: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,这一点得到了中美两国指南的一致推荐。建议肺癌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,若筛查结果正常,可每12年再筛查1次,最长不要超过2年。她还提到:在美国,并非人人都能便捷地获得CT检查,且费用较高。而在中国,几乎每家医院都可以进行CT检查,价格相对便宜,因此中国肺癌筛查的覆盖率更高。

 

在早期诊断领域,美国会大量运用手术机器人等先进科技作为辅助。多宁顿教授介绍,目前在美国胸外科临床中,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:一是支气管检测诊断,二是手术,以减少损伤。据我了解,中国尚未大量应用手术机器人,但能看出中国正在加紧相关科研工作,进步速度非常快。

 

为何中国的胸外科医生较少应用手术机器人呢?多宁顿教授认为:一方面是因为手术机器人价格昂贵;另一方面是中国胸外科医生的手动手术技术非常出色,甚至比机器人更精湛。

 

作者:毛圆圆

责编:王卓

主编:徐文婷

校对:刘颖琪

Cookie声明
我们使用 Cookie来提高网站性能,促进信息共享,并根据您的兴趣提供广告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请参阅我们的网站隐私政策。您也可以自定义网络浏览器的 Cookie设置。请注意,如果您拒绝接受 Cookie,可能会影响网站的功能和性能。

拒绝
同意